李晸熙(1889一1911),字午初,宜宾县甲第乡(今复龙乡)人,长于书香门第。父龙醒、叔父龙言,俱为中国同盟会会员。
李晸熙自幼受父、叔熏陶,性豪爽,好技击,善交游,重气节,感于国家民族危急,立志革命救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就学于叙府团练训(传)习所,毕业后任警察巡目。光绪三十四年,同盟会叙府起义事泄失败,革命党人刘绍峰、谢奉琦等相继被捕杀,李遂愤而弃职,就学县高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李晸熙发动同学20余人剪辫着西装,县地青年争相效仿。
辛亥(1911)保路事起,李晸熙随父于县城倡办同志会。7月10日宜宾县城罢市,知府罗述稷枪杀请愿群众。李晸熙痛愤,立即返乡组建武装,组织了青少年60人,坚持操练。
这时,赵端(字华杰,同盟会员)从日本归,驻横江镇,联络革命志士,共举义旗,请李父龙醒为参军,传檄宜宾南六县及滇边缘关河一带,起义者如风起云涌,扎营于滇边普洱渡。
李晸熙谒父于军中与赵相遇,赵端一见,重其才气,即任其为统领,令回乡募兵筹饷,约期举事。
9月1日,赵端再至横江,各地同志军亦纷纷汇集横江,计万余人,遂成立川南革命军,公推赵端为都督。
李晸熙率700健儿飞赴横江,赵遂任李晸熙为前敌总司令,率先进军成都。军将行,忽闻先围成都之同志军及围犍为的胡潭部皆因枪弹缺乏而溃败。李晸熙乃飞驰马边,选新式枪队500人为先锋,挥戈成都。
9月12日,军至犍为幺姑沱,李晸熙飞马至离犍为30里地先晤胡潭。这时,胡军只有300余人,驻姑沱对岸子云亭。
是夜,李晸熙宿兵街衢,警卫通宵。次日黎明,率队演操,忽警报至,黔军董福开及川军巡防军朱敦五指挥500人围幺姑沱,500人围子云亭。
李晸熙即督队迎击,从早晨激战至午后,革命军三战三捷,毙黔军骑弁1名,哨兵2名,步兵87名,川军200余名。但此时革命军每名只余弹数枚,不可再战。正待收兵,川军另以300人袭宝乘寺,三面包围革命军,李仍从容收队渡江。
忽然,子云亭又火起,炮声甚烈,李晸熙指挥部队上船,将至岸边,敌军迫近,革命军曾雨亭等相继阵亡。
船至岸,李晸熙已左右腰中弹,仍踉跄迎战,力尽,倒卧芋田,杂群尸间未死。傍晚,黔军至,辨其尸而割其首。
这场战役,血战几日,革命军阵亡130余名,清军死500余。
自此,关河川南革命军勇猛善战之名播四方,革命军亦士气大振。赵端等于9月19日战河口,20日战麻柳场,21日围犍为,23日于石板溪大战清川黔军。
朱敦五军胆落,闻关河军至,即一哄而逃,又丧200余名。革命军乘胜追击,迫使朱率残兵遁成都,黔军剩100余人窜宜宾。
李晸熙等130余人阵亡后,民众收130余烈士遗体,合葬于幺姑沱岸边,并在李晸熙阵亡处大书“大汉国魂”以示爱戴。
(来源:宜宾红色人物)
附件:
上一主题: 邓止戈 |鞠躬尽瘁献赤心
下一主题: 廖寒非|宜宾抗日救亡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