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泽鸿故居
余泽鸿故居位于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2社、小地名“大窝沱”的半山腰上。距梅硐镇2公里,长宁县城48公里。公路直通到故居。
余泽鸿(1903—1935),长宁县人,1922年由恽代英介绍入团。1925年加入中共。1927—1930年, 余泽鸿到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到上海任中组部秘书、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到天津先后任中共北方局和顺直省委宣传部长。1931年从上海到江西协助邓小平工作。后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长征到云南扎西,余泽鸿任中共川南特委(后改名为“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宣传部长;同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1935年7月任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和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委。1935年3月14日夜,他率部到家乡,住扎在余泽鸿故居及周围群众家,动员亲属发动群众,颁布其纲领。女红军李桂英曾在余泽鸿故居隐藏数月,躲过多次搜捕。后来,余泽鸿故居家成为中共梅硐区委的办公地和红军纵队的联络点。其间,余泽鸿故居被敌查抄6次,4个家人被关押。12月初,因战事连续失利,他率部转移,15日晨在江安县碗厂坡中弹牺牲。遗体葬于该县城城东山坡。1955年余泽鸿被国务院确认为革命烈士。1958年,长宁县人民政府将其遗骸迁葬于长宁县烈士陵园。
余泽鸿故居古朴典雅,典型川南民居风格,有200多年的历史,房屋约500平方米,泥木结构瓦房21间,四面环山、竹林茂密。2005年被长宁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达马洞——长宁县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地
达马洞位于长宁县长宁镇先锋村公路旁小山坡上的一片竹林里,距长宁县城4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长宁通向云南的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
1927年7月,中共地下党员袁敦厚、王泽嘉、黄岷三人在此驿站召开会议,秘密组建长宁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长宁县达马洞支部,书记袁敦厚,委员王泽嘉、黄岷。中共达马洞支部成立后,在井江乡、安宁桥(现长宁镇)一带建立农会,发展会员1000余人,农民武装30余人。1928年4月,支部奉命率领长宁梅白乡、新村乡农会部分农民武装28人参加南溪农暴。南溪农暴失败后,1928年8月,袁敦厚与王泽嘉等在长宁县太平乡大塝上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独立团(1929年更名为四川红军第四路游击队,袁敦厚负责政治工作,王泽嘉任团长)。袁敦厚和王泽嘉1930年6月7日在凌霄山突围战斗中牺牲。
达马洞现在的房屋是经过翻修后的几间砖木结构瓦房,已十分破旧。
大塝上——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成立地
大塝上——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成立地,位于长宁县太平乡莲花二社半山腰的一个相对较平的草坝,小地名叫“大塝上”,公路可以通达。
1928年6月晚上,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王泽嘉、袁敦厚、郭洪发、王学勤等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抓住时机,继续举起南溪暴动的川南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坚持武装斗争。并按照传统民俗,杀猪祭旗,正式宣布起义,队伍命名为“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简称“独立团”),后改为四川红军第四路游击队。王泽嘉任团长,袁敦厚负责政治工作。确定部队的行动纲领是: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扫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依靠贫苦穷人,夺取乡镇民团的枪支,发展革命武装。独立团逐步扩大到300多人,加上联络的绿林武装计1000多人。部队转战在长宁、南溪、庆符、高县、珙县、兴文、古宋、叙永等县和云、贵边境地区,坚持了4年的游击战争,创建了凌霄山根据地,播下了革命火种,打击了反动统治势力,鼓舞了人民,扩大了革命影响,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武装斗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栏杆石——红军第四路游击队战斗地
栏杆石——红军第四路游击队战斗地,位于长宁县双河镇铜罗村与珙县交界处的大山坡上。
1929年5月10日,四川红军第四路游击队攻下长宁硐底镇,将没收的财物分发给赶场的群众后,向珙县方向转移,于11日晨,行进到长宁县犁头乡铜罗村与珙县交界的栏杆石休整。
|
长宁县团务局局长陈子方得悉硐底被袭后,急调警察中队尾追至栏杆石,并纠集附近民团进行围剿。红军游击队留少数队员煮早饭,其余在王泽嘉的率领下,奋起还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击毙了警察中队长秦德武,有的警察负伤溃逃,创造了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战斗胜利结束后,红军游击队庚即转移。
余泽鸿烈士纪念馆
余泽鸿烈士纪念馆建在长宁县烈士陵园内,地处长宁县城碧玉溪畔小山丘上,与长宁竹海广场相邻。
余泽鸿(1903—1935),长宁县人,1922年由恽代英介绍入团。1925年加入中共。1927—1930年, 余泽鸿到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到上海任中组部秘书、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到天津先后任中共北方局和顺直省委宣传部长。1931年从上海到江西协助邓小平工作。后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长征到云南扎西,余泽鸿任中共川南特委(后改名为“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宣传部长;同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1935年7月任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和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委。1935年3月14日夜,余泽鸿率部到家乡,动员亲属发动群众,颁布其纲领。12月初,因战事连续失利,余泽鸿率部转移,15日凌晨在江安县碗厂坡牺牲。遗体被葬于江安县城城东山坡。
余泽鸿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8月,此后进行了部分改造完善,1983年最终建成。张爱萍于1982年5月视察长宁时题写馆名。纪念馆内陈列着邓小平、陈云、宋任穷等人回忆文章,余泽鸿在征战中留下的文告、钱币、证章、标语等珍贵文物照片,还有余泽鸿许多文章、活动遗址的照片等。
1987年,余泽鸿纪念馆被确定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四川省民政厅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