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按照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办公室)关于“传承长征精神 奋进复兴征程——红军长征过宜宾留下的精神财富及时代价值”专题研讨工作部署,翠屏区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查阅了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办公室)编纂出版的《宜宾史话》《图说红军长征在宜宾》,查阅了中共宜宾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纂的《中央红军长征在川南》《宜宾地区党史资料》、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党史研究室2008年编纂的《红军长征在宜宾》及《红军长征途经宜宾的过程及影响》等党史资料,走访了部分党史专家和领导,结合实际,形成了本调研文章,仅供大家参阅。
一、关于红军长征过宜宾基本情况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形势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后,中央红军当机立断,挥师北上,决定了中央红军进入川南从宜宾、泸州之间渡江与活动在川北的红四方面军汇合。
1935年2月3日,红一军团二师围攻叙永县城未克,主力到达金鹅池(现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宿营,2月4日向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前进, 红一军团红一师先头部队向兴文县大坝镇(现大坝苗族乡)进发,翻越兴文县李子关时,受到一支民团大队的阻击。红军两侧包抄,打得民团慌忙回逃。红军冲进大坝,包围乡公所,向守敌喊话,敌负隅顽抗,红军在乡公所对面的坝子头用迫击炮向碉堡轰击,炸烂大门,团丁不堪一击,死伤多人,纷纷夺路而逃。部队在驻地附近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书写了上百条的标语,红军将没收土豪的粮食、过年食品、衣物等集中到民团操场内,分给穷苦老百姓,给群众拜年。红军严守纪律,不占民房,冒着风雨在阶沿、敞坝和空地上露宿。2月5日到达兴文县石海镇五村驻扎。红一军团主力及军团部奉命向长宁县西南地域继续移动,由兴文县大坝分三路向兴文县建武前进。其中一支50多人的红军小分队翻越兴文县柏杨坡时,遭到龟缩在碉内的民团偷袭,愤怒的红军战士冲到碉下,用手榴弹炸垮碉顶,民团大队长等弃碉逃进密林。这支红军队伍继续前进,行至狗儿垮时,又遭到另一支民团大队和黔军一个连的拦截。敌人据险设伏,以密集的火力封锁道路。红军在崎岖山路上边打边冲,浴血突围,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捅,用石头砸,有的红军战士紧抱住敌人从悬崖滚下去。战士的鲜血洒遍了柏杨坡,最后仅十余人突出重围,向簸峡方向追赶大部队而去。当晚红军在兴文县五村宿营。2月6日晨1时,军委电示红一军团向扎西靠近:“根据目前敌情及金沙江、大渡河的困难,军委正在考虑渡江可能问题,如不可能,我野战军应即决心留川、滇边境进行战斗与创造新苏区。因此我一军团今六日前进地点应向扎西靠近,最适当的位置应在长宁通向扎西道口及扎西西北(即长宁西南),以便迅速集中,便于机动。望将你们意见及今日预定到达地点与距扎西和长宁里程,迅速电告军委。”红一军团按照军委命令,当天向建武方向急进。红一军团后卫部队一个连行至兴文县五村场龙君庙附近,与川军徐国暄特遣支队遭遇。激战数小时后,敌右追击队及一支警卫大队闻讯来援。红军两面受敌,借大雾掩护迅速撤离。这两支川军在大雾中看不清目标,彼此都把对方当成红军,大打起来,直至发觉枪声不对,吹号联络,演了一出“大水冲破龙王庙”的闹剧。2月7日,红军二师从兴文县建武出发,分两路进入宜宾市珙县境内,一路走石碑,一路走曹营,向洛亥进军。当一路红军进入石碑乡时,被落雁河所阻。此时,寒气逼人,冷水浸骨,大部队涉水和泅渡都不可能。后面国民党大批追兵将至,情况危急。部队决定架浮桥,立即派人走访当地群众,出钱征用船只,并动员船民帮助架桥。由于红军通情讲理、用船折价付钱,石碑街村群众闻讯后都积极支援,纷纷跑回家里搬来搭桥所需的木头、竹竿、绳索、篾条、木梯,甚至门板、桌子、板凳等,20多名青壮年冒着凛冽的寒风,跳进刺骨的河水,和红军战士们一起搭桥。红军大队人马很快就过了落雁河。红军部队在河边烧起大火堆,热情劝说船工们轮流烤火取暖,派人上街买来烧酒送到船工们手中。为防止被追敌利用,群众就把桥撤掉。另一支军团翻越曹营与洛亥之间的手扒岩,按山势地形,分左、中、右三路行进。左路部队在枇杷梗与当地民团发生战斗,中路部队经横店子进入洛亥上街的小巷时,团防局团丁从碉堡里向红军射击,途中2名红军战士中弹牺牲,右路部队经周武山进入洛亥。2月8日清晨,又兵分两路,一路(军团部)经孔花、过渔洞,直插威信的斑竹、三口塘,一路经青山坝向王场进发。2月9日晨,离开王场,经三岔河,翻四里坡,离开宜宾,进入云南威信境。
在宜宾境内活动的七天时间里,红一军团先后在兴文县李子关、柏杨坡、龙君庙,珙县洛亥等地与国民党追堵军队及地方民团发生遭遇和战斗,红军战士的鲜血洒在了宜宾的土地上。红一军团在宜宾期间,还向当地群众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救助贫穷,撒播革命种子,让广大群众从此认识到了红军才是自己的队伍,只有推翻反动的国民党政府统治才能获得自由和幸福的道理。红军长征在宜宾的时间不长,却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留下了传颂至今的“红橘传佳话”“红军岩”“石匠与红军”“王场济贫”“铁厂传奇”“勇救放牛娃”“白沙老中医”“特殊的秤砣”“血染柏杨坡”“我要苏维埃”等感人至深的故事。
1935年2月10日,中央红军在云南扎西缩编各军团时,决定选派一批干部,留下一些武装,与泸县中心县委组建的叙永游击队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主要任务是:打击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安置和保护好伤员;建立根据地。同时,组建中共川南特委,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负责领导川南游击纵队和长江以南、金沙江以东包括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工作地区在内的地方党组织。红军游击纵队虽然不到1000人,面对10多万敌人的重兵“围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英勇战斗,坚持游击战争达两年之久,播洒革命种子,建立基层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救助贫苦群众,并领导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为牵制敌军,纵队主动诱敌进攻,使蒋介石误认为红军主力仍在川南,从而牵制了川军对中央红军的追击,有力地策应了主力红军北上。在1937年初红军游击纵队主体失败后,幸存的游击支队继续坚持斗争长达10余年,写下了光辉永照的篇章,为川滇黔边区取得最后的解放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翠屏区是四川农民运动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区,建有四川最早的农民协会政权,打响过四川农民革命第一枪,被四川临时省委誉为“四川农运之根基地”。1927年,召开了首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了红色农民协会政权,通过了《宣言》《决议》和《章程》,农协成立后曾号召成千上万的农民进行统一斗争,对全川农民运动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928年4月,在中共宜宾特支领导下,依托农民协会,在现翠屏区李庄镇打响了四川农民革命第一枪,史称“南溪农暴”,8000多农协会员参加,5000多人持有枪支武器,攻占了翠屏区牟坪、宋家、李端、沙坪等四个乡镇。暴动虽然失败,但农民军重组游击武装,组建“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后改为川滇黔游击纵队四支队,转战川滇黔,策应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继续坚持武装斗争达24年。
二、红军长征过宜宾留下的精神财富及时代价值
红一军团以及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宜宾转战期间,留下了众多悲壮惨烈的战斗、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创造了可歌可泣、永载史册的军爱民、民拥车的红色文化,这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宜宾人民的革命情操和远大理想。
红军长征过宜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期间,三次进入川南,经过古蔺、叙永、古宋、兴文、珙县五县地域,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势力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各民族群众通过红军的言论和实际行动,逐渐懂得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拯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把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当成亲人、恩人和救星,一批又一批饥寒交迫的贫苦青年和进步学生相约投奔到红军部队里来。据很不完全的统计,川南五县参加红军的各族贫苦青年达八百多人。其中,安贵村一带有王国岗、王少彬、王仲成、杨德昭等二十多人,高篱附近有王少洲、王少云、马恒州、王少连等二十多人。这批热血青年参加红军以后,经过党的教育培养以及严峻斗争的锻炼,他们进步很快,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勇敢坚定,不愧为川南人民的优秀儿女。
红军长征过宜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面临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毛泽东)。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红军长征过宜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没有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中国革命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
红军长征过宜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红军长征过宜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扬“长征精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作风和方法。红军实现长征中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是党中央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式发展实际做出的果断英明战略决策。而长征期间尤其与共产国际的通讯也中断了,形势极为严峻。在内外交困的被动局面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在长征途中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肯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推选出了具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强决心的领导集体,表明了进一步沿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前进的鲜明态度,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红军长征过宜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蕴含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发扬斗争精神绝不是逞强好胜、好勇斗狠,也不是盲目冲动、不讲变通,而是在坚持原则、坚定立场的基础上因时因势采取最为有效的行动,以达成既定的目标使命。领导干部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两拨千斤、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只有提高斗争策略,始终坚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有机统一,才能更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在战争年代,要斗争就会有牺牲,共产党人坚持冲锋在前,毫不退却;在和平年代,要斗争就会有付出,共产党人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斗争的精神蕴含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经历了几十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试,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使中国人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红军长征过宜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江泽民),“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胡锦涛)。
红军长征过宜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陈云、胡耀邦、彭德怀、张闻天、宋任穷、张爱萍等对牺牲在宜宾的红军烈士和红军纪念场、馆曾作过重要批示、讲话、题词。红军战斗故事遗址、遗迹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和红色旅游的主要景点,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学英烈、爱家乡、建和谐、促发展的革命情怀和顽强斗志,这是奋力推进宜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宜宾这片热土孕育了郑佑之、赵一曼、余宏文、刘荡之、李坤杰等宜宾早期优秀共产党员、革命领导人,承载着中共宜宾党史上的部分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留下了宜宾党组织部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等红色遗迹、遗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集中连片打造传承发扬革命精神的红色文旅品牌,对推动“六个新翠屏”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军长征的壮举虽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作为构筑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精神桥梁,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缔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同样发挥着凝聚民心、引导方向、催人奋进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滚滚向前,先烈已逝,但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宜宾人勇敢闯、使劲拼,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战胜困难,再创佳绩;激励着全体史志人为奋力推动宜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奉献更大的史志力量。
(来源: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黄清华 甄冀川)
附件: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南游击纵队的群众路线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