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地情

宜宾史事
宜宾风物

屏山龙氏庄园,深隐岩门骑龙埂

发布日期:2024-11-01

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小地名骑龙埂,此地山势险要,从埂上望去,近处峰峦高耸,远山含黛,重重叠叠,铺张开去。一条柏油山路从坡底盘旋绕过,连接岩门到大乘镇。

骑龙埂两侧民居散布,山腰上矗立着一座大宅院,远远可见。它坐西南向东北,紧邻道路,背靠骑龙埂,整座宅院依山势层层上升,视野开阔,群山环抱,梯田簇拥,气度不凡。

这座宅院的主人姓龙,故今人习惯称之为“龙氏庄园”。

它由外部的寨墙和内部庭院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前后分为三进,地面落差近8米,共有房舍53间,宽敞明亮。

庄园的寨墙由条石修成基础,形成一个超过2米的高台,长约200米,上有夯土垛墙,垛墙上开枪眼,居高临下。

初建时,整个寨墙上架木构房架,可避风雨,坚如城垣,将宅院环抱其中。在宅院最后方,左右两侧建有碉楼各一,高度超过10米,拱卫西东,可惜左边一座已经倒塌。

从空中俯瞰,庄园整体轴线明确,方正舒展,院落重重,彰显大宅风范。仔细查看就会发现,庄园前、中、后三进却非严格的左右对称,即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当时修造房屋时,风水先生认为,房屋的主人姓龙,龙走蛇行,摆直了反而不吉。这当然是无稽的民间传说,当不得真。

面向庄园大门,拾阶而上,首先是一道石制寨门,上世纪90年代末,寨门入口处还有戏楼一个,今已不存。

        为防匪患,寨门不大,墙厚六尺,门为两重,上镌刻石制门联一幅,文字依稀可辨,上联是:业绍箕裘祥凝凤阁,下联为:王言纶綍恩满龙门,横额:恩承北阙。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纶綍,指皇帝的诏令,北阙是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常用作朝廷的别称。

“恩承北阙”是说蒙受朝庭恩惠,既赞誉皇恩浩荡,又炫耀家族势力。

         对联大意说龙氏一脉承蒙祖先荫蔽,皇恩宠赐,始有今日的昌盛局面,故书写“恩承北阙”,更希望“福接南山”。

穿过寨门,进入宅院。正面是建筑主体的八字朝门,两侧各有一幅一人多高的深浮雕石刻图,气派无比。从残存的石刻大致可以看出龙氏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远大理想。图中有山水、房舍、楼阁、人物,渔樵耕读,栩栩如生。

大门两侧厢房的封火墙巍峨耸立,此处的封火墙为典型的岭南“猫拱背”风格。而最后一进房屋的封火墙则平且直,为典型的徽派马头墙造型,马头墙略作彩绘。

龙氏一脉来自广东梅州五华县,来到四川,将岭南风格和北方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空间上看,从进大门开始,房屋逐级升高。天井、门厅庭院依地势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展现出丰富的空间序列。

进入八字大门,为第一进院落,跨过十一级台阶方为第二进过厅。前院左右厢房和门厅依势被巧妙地设计成了两层,底楼为过去长工的住房和杂屋间,楼上旧时为私塾教室,龙家子弟和周遭的孩子就在这儿读书。

第二进天井中央为过廊,连接过厅和后厅,过廊将天井划分为两个更小巧的天井,形成灵活的天井造型。过廊可以遮风避雨,又在房屋设计上营造出更多的空间变化组合。

第三进房屋就是后院了,后院院坝最宽敞,青石地板铺就,后院正中为堂屋,供奉龙氏先祖。

从整体看,龙氏山庄的建筑重点在厅堂格局,庄重肃穆。整个山庄基础和石阶均由条石修砌,每条石头长约4米,均采自对面尖山子,传说光是围墙和基础就请了一百多石匠修了两年。从采石场打好石头再搬运回来,工程何其浩大。

据老一辈人讲,前厅门楣上曾挂有火焰纹木匾,上有“皇恩”字样;厅中还有“竹苞松茂”和“德业崇高”的鎏金牌匾,可惜今已遗失。随之遗失的,是宅院的众多历史信息。2017年和2019年7月,我们两次亲临庄园,试图在建筑主体上寻找建造年代等蛛丝马迹,答案始终未得。

龙氏庄园的修建年代有几种说法。1998年版的《屏山县志》记载:清同治二年(1863)建此山庄;宜宾市政府所附的文物简介则说建于清同治(1862-1874)年间;更有说法说清康熙年间,龙氏入川始祖龙展成由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宦游四川,其子龙元栋迁居屏山岩门木槐溪。嘉庆二十二年到道光四年之间(1817-1824)。龙元栋之子龙德华在骑龙埂上建成庄园。

一时众说纷纭。或许,我们可以从龙氏族人的出生地与出生时间上一探端倪。

光绪版《龙氏族谱》记载:龙氏入川始祖展成公,于康熙甲戌年(1694)出生在嘉应州长乐县龙村乡小阳溪,自广东迁蜀,落脚荣昌,卒于荣昌。后被其子迁葬到屏山岩门乡木槐溪。

龙展成妻何氏,也出生于广东龙村。其子龙元栋,于雍正辛亥年(1731),出生在广东嘉应州长乐县龙村乡小湾子,卒于乾隆丙午年(1786)屏山木槐溪老房子。

谱中并未记载龙展成曾任一官半职,故“宦游四川”的说法,多半是后人杜撰。

龙展成和何氏共育有四子,其余三子情况不详。也就是说,龙展成和何氏携子龙元栋在雍乾时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洪流中入川,其入川时间也和绝大多数四川客家人入川时间相吻合。

荣、隆二昌为客家人入川时的第一站栖息地,可以想见,当龙展成携妻带子来到荣昌时,发现土地已被先到者插占,于是他佃田为生,把龙元栋拉扯成人。待到父亲故去,龙元栋远赴屏山岩门木槐溪,在这一方深山中觅得生存之地。

龙元栋之妻刘氏,屏山墨池乡人,育有两子,龙德荣和龙德华。由此可见,龙元栋来屏山之时,正值壮年,尚未婚配。其长子龙德荣,生卒年不详,成年后,搬到白家山,开枝散叶。次子龙德华,于乾隆戊戌年(1778)年出生在木槐溪老房子,卒于咸丰甲寅年(1854),在锦投屋基告终。

“锦投屋基”就是今天的“龙氏山庄”。

龙德华生于木槐溪,卒于锦投屋基。可见,他在骑龙埂上修建庄园的说法是成立的。

龙德华和妻钟氏育有三子,分别是龙吟春、龙灵春和龙遇春。长子吟春生于嘉庆庚午年(1810),木槐溪老房子;次子灵春生于嘉庆丁丑(1817),木槐溪老房子;三子遇春于道光甲申年(1824)出生于锦投屋基。从三兄弟出生时间和出生地可见,龙氏庄园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到道光四年之间(1817一1824)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今岩门村村支书龙其方告诉笔者,相传龙氏庄园前后共有两次修建,前后历时八年。似乎与我们的推断不谋而合。


(来源:宜宾史志期刊)


附件:

上一主题: 石城山中金钟村

下一主题: 兴文县文印书院